![]() |
![]() |
|||
![]() |
交趾陶 | ![]() |
剪黏 |
|
|||
「交趾陶」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,名稱源於十七世紀時,貿易商 人將原產於中國嶺南的鮮豔陶瓷器皿運送到日本長崎平戶,當時 日本茶道盛行,這些色彩鮮豔的器皿即受到茶道人士的喜愛,而 中國嶺南一帶古時被名為「交趾」,因此此處燒製的陶瓷亦被稱 作「交趾燒」。日治時期,曾在嘉義發現裝飾在廟宇色彩鮮豔的 陶瓷「尪仔」,因此交趾陶也稱為「嘉義燒」。 交趾陶早期大量 運用在廟宇的樑柱、水車堵、壁堵等,以忠孝節義的民間故事、 神話傳說為捏塑的腳本,製作祈福、吉祥之圖案,而這些傳說故 事也深深的影響早期台灣民間社會,具有教化人心以及助長善良 風氣的功用。近年來更在藝師創新及推廣下逐漸成為民間的收藏 藝品。 |
![]() |
||
![]() |
|||
交趾陶工法:以七式 渾然天成 | |||
打稿 | 先勾勒出欲製作的形體外觀。 | ||
塑形 | 以捏、堆、塑、貼、刻、劃六大技巧交互運用。 | ||
陰乾 | 陰乾至半乾狀態。 | ||
掏空 | 將坯體內之空氣與水份迅速逸出,使燒製時平均收縮,不致龜裂或爆裂。 | ||
素燒 | 等到完全乾後,進行電窯素燒(至1100度)。 | ||
上釉 | 上釉時需要高度的專注與細心。此時釉色呈現粉色,燒成後才會看見亮麗之釉色。 | ||
釉燒 | 釉燒溫度約在攝氏850度-900度間,各色熔融溫度不一,需取得平衡點,燒製時間約10小時。 | ||
![]() |
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