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|||
![]() |
交趾陶 | ![]() |
剪黏 |
剪黏在台灣廟宇裝飾藝術中,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傳統工藝,華麗 的色彩、細膩的工法,襯托出廟宇的非凡氣勢。表現主題通常為 傳統民間神話、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,佈局搭配以花鳥、神獸、 吉祥圖騰為背景。藝師們用深厚的經驗和對傳統藝術的熱誠,把 樸質的陶碗、玻璃、陶土化為璀璨精靈,將神話傳說在屋脊上做 最華麗的演繹。剪黏又稱剪花,與交趾陶同樣源自閩、粵一帶, 屬於鑲嵌藝術的一種,一般是將陶瓷以特殊工具「剪」成所需要 的形狀,再「黏」在以灰泥塑成的粗胚上,故取其做法而名為 「剪黏」。剪黏在台灣與中國各以不同的風貌呈現。於建築物上 因不同位置,製作的方式也有差異。舉例來說,中國閩南式屋頂 中的「脊頂」因為只有一到二層,所以大部分僅製作「雙龍搶珠 」;而在規帶牌頭的部分都搭配人物,作法細膩、形態生動,不 過無背景搭配。另外在潮汕一帶的剪黏師傅都有深厚的繪畫基礎 ,花鳥佈局、裁剪及用色都獨樹一格。 |
![]() |
||
![]() |
|||
剪黏工法:以六法 巧奪天工 |
|||
打稿 | 先勾勒出欲製作的形體外觀。 | ||
折形 | 底稿完成後,以鐵線塑出基本形狀。 | ||
攪水泥 | 將水泥、砂石、麻絨均勻攪和。 | ||
製作粗胚 | 將攪和好的水泥雕塑體型,層層塑製,約花費三天時間完成。 | ||
剪 | 先備料將碗片或玻璃修剪成所需的形狀,再進行外表的裝飾。 | ||
黏 | 將修剪好的碗片用水泥黏貼到形體上。 | ||
![]() |
|||